抚养费起诉律师费一般多少钱?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,尤其是在涉及到离婚、子女抚养权纠纷等案件中。在中国法律中,抚养费是指父母离婚或者生活分开,由一方承担子女抚养和教育费用的费用。而律......
2023-05-17 18 抚养费,起诉,律师
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法定的抚养义务,但父母原则上只需要在孩子18岁时抚养孩子,一般不需要在孩子成年后履行抚养义务。对于未成年儿童,如果父母离婚,一方需要支付赡养费。
固定工资的法定抚养费一般为工资的20%至30%。赡养费双方可以先达成协议,赡养费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和父母的经济条件确定,法律上没有固定的金额。但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支付子女抚养费。
1、有固定收入的。按月收入总额20-30%计算,对于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一线城市,具体金额原则掌握在800~2000元/月。超过两个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,但一般不得超过每月总收入的50%。
2、对于高收入的。按上述比例计算高于上述范围的,可以突破上述范围,如无特殊情况,一般不超过3000元/月。
3、对于低收入的。按照上述比例计算低于上述范围的,如果其他财产较多,为了维护子女的合法权益,可以不按上述比例判断;如果财产不多或者没有财产,结合养老人的养老能力,可以不按上述比例判断,保证孩子的最低生活水平。
4、对于无收入的。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养费。如果你有工作能力,原则上你应该支付孩子的抚养费。因为抚养孩子是父母的义务,所以你不能因为暂时没有收入而免除他们的义务,你应该保证他们的最低生活水平。
5、对于子女患重病、出国读书(须经双方同意)等特殊情况,可超过上述幅度判决。
二、抚养费的支付原则
人民法院在离婚案件中确定子女抚养费的金额时,一般按照下列三个标准确定:
1、子女的实际需要
2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
3、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
三、抚养费的支付方式
赡养费数量确定后,涉及如何履行?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司法实践:
1、一次性给付
虽然有人认为应该谨慎使用这种支付方式,但目前考虑到法院的执行效率,由于人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,工作调动频繁;大多数人在法院判决离婚时都会使用这种方法来支付孩子的抚养费。而且这种方式被大部份当事人所接受。
2、定期给付和以物折抵
定期付款一般以月、季或年付款,以物折抵扣往往适用于下落不明的一方。
一次性支付或折扣一般以18岁为底线,即具体数额乘以抚养子女至18岁,计算一次性支付总额。子女抚养费有法律效力后,由于生活的变化,当父母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实际生活水平发生变化时,可以提出增加、减少或免除抚养费的要求;子女增加抚养费的原因包括:
(1)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维持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;
(2)因子女患病、上学等,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。
上述原因发生后,不抚养子女的,不增加费用的,由抚养方承担,显然不公平。当然,生活费和教育费都要从实际出发。涉及数额较大的,必须由双方协商确定,否则由决定方个人承担。至于减少和免除子女抚养费,主要是为了降低供养人的支付能力和经济收入;或者,虽然孩子不到18岁,但他们有劳动收入,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收入维持自己的生活。目前,在实践中,每月支付较多,因此抚养费的变更一般以增加的占绝大多数。
延伸阅读
抚养费起诉律师费一般多少钱?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,尤其是在涉及到离婚、子女抚养权纠纷等案件中。在中国法律中,抚养费是指父母离婚或者生活分开,由一方承担子女抚养和教育费用的费用。而律......
2023-05-17 18 抚养费,起诉,律师
如果父母离婚,父亲或母亲不给予抚养费,应该如何处理?根据中国法律,父母离婚后,子女的抚养问题是需要由双方父母共同承担的,如果父亲或母亲不履行抚养义务,将会面临法律的制裁。不给抚养费......
2023-05-16 1 抚养费
单纯拖欠抚养费是不会判刑的,实际上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:1.一方不起诉的,不予判刑;2.另一方向法院提起诉讼,对方在法院判决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,涉嫌拒不执行判决.裁定罪,处三......
2023-01-28 954 抚养费,拖欠,多久,判刑
《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》明确规定:公民享有依法生育的权利,同时应当依法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,其生育行为应当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。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,应......
2022-11-28 721 婚生子,社会,抚养费
离婚后抚养费给付标准一般按照给付抚养费的一方月收入的20%到30%给付每月的抚养费,如果给付抚养费的一方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,则可以参照孩子居住地的消费水平以及孩子的教育费用综合......
2022-11-19 217 离婚
离婚后孩子抚育费的给付标准是按照给付抚养费一方的月收入20%到30%给付当月的抚育费,如果给付子女抚养费的一方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,应当参照孩子生活居住地的实际消费水平及教育水平,综......
2022-11-19 632 离婚